视频播放量造假!诚信是影视制作的“必修课”
影视制作中,总是会出现少数数据造假的例子。如有些热播的国产电影片,会以补贴或者内部观看的形式刷影视评论和流量,这就使得很多片子在上映初始流量和**很多,但观众一旦走进电影院,就产生了差评的冲动;还比如,在网络播放中,随着数据流量的重要性的增强,有些公司会“刷流量”,这就使得片子出现流量很大但实际却很少的现状。
影视数据造假,不仅仅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,更是对群众失信的行为。今时今日,网络可以成就影视作品,也可以毁掉影视作品。影视制作过程中,造假方以为自己很聪明,能够将群众“玩弄于股掌之中”,轻易之中就赚取了大量的流量,殊不知这等于在“自掘坟墓”。影视数据造假的多了,不仅会导致人们对于网络平台产生不信任感,影视宣传公司,更会让真正有实力、有内涵的作品被“雪藏”,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不良生态。
2016注销制作公司增加 影视行业现马太效应
影视制作公司: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通告了2016年度全国《电视剧制作许可证(甲种)》(以下简称《许可证》)的取得机构情况。通告显示,影视公司网站,今年申请注销《许可证》的机构有50家,较去年的38家略有增加。从取得《许可证》的机构总量来看,今年有132家,去年则有133家。在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,申请注销的制作公司数量却有小幅增加,这意味着影视剧制作市场竞争较为严峻。
从公布的注销名单上可以看到,北京和上海的制作公司**过17家,占据总数的1/3以上。而在2015年的主动注销名单里,影视制片公司,浙江企业则有13家,袁州区影视,占据1/3。以机构性质划分来看,在取得2016年度《许可证》的机构中,机构占据近乎1/3,但在2015年,机构数量不足1%,多数为民营机构名单。说明国内制作公司总体呈现趋势。